返回
快速导航关闭
当前搜索
网站分类
栏目推荐
实用工具
热门标签
子分类:
全网引流 >微信群 » 正文

表格大家可以一起编辑,微信表格怎么编辑,教学设计 - 在群文建构中完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

微信群 更新时间: 发布时间: 微信群归档 最新发布 网站地图


作者:李赛梅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堂体现了“坚守与创新并重”的高中群文阅读特等奖课例:

紧紧围绕单元主题,重构单元意义,在景、文、情的融合能力上,将哲理认知和新建加入目标,实现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升华。

展现了较高的群文重构能力。将教材的群文单线索加上“大我”与“小我”变成双线索,同时篇目隐含庙堂和江湖人生环境,使意义更加多维而丰富。

紧密结合“文学阅读与写作”的任务项目,由读到写一气呵成,读写互为因果,浑然天成。同时,教学资源贴近生活和学生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思维高度。

——评委组点评

如何将四篇颇有难度的文本进行组合,带领学生完成“览风景—阅诗文—观人生—达万物”的建构过程,找到“景-情-理”融合、表达自我的写作升阶路径?让我们通过文字,重观四川省2024年高中语文群文阅读特等奖获得者、巴中市恩阳中学李赛梅老师的精彩课例。



议题

随物宛转,与心徘徊——自然风景中的融情寓理

文本组合

史铁生《我与地坛》,〔明〕钟惺《浣花溪记》,〔宋〕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清〕李钟峨《巫峡》

年段

高一年级

议题解读

本议题基于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七单元“自然情怀”而设计,在把握文、景、情相融合的基础上,加入哲理认知与新建,实现在风景中融情寓理的思维共识与表达应用的学习目标。

本议题以教材为依托,进行“1+3”文本组合,引导学生将课内感知和课外文本进行整合,四篇文本古今结合,在风景中融入“大我”与“小我”的哲理意义,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角色代入及情境写作活动促进学生对景、情、理三者的思维建构与读写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览风景,图文回顾入自然

师:人生会遇到很多的风景,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人们把它们写进了诗文,也写进了自己的人生。同样,当我们看到与这些诗文中相似的画面时,也会引发我们对风景的联想。比如,这两个画面会让你想到什么作品?


生1:图二让我想到了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

生2:我想到了《荷塘月色》。

师:看来同学们对上学期学过的课文非常熟悉。大家再看,这是哪里?


生(齐答):玉林西路。

师:当它叠加上小酒馆,你会想到一首歌——对,赵雷的《成都》。这首歌让许多青年都在玉林路的小酒馆有了一次沉浸式的人生体会。老师今天也从人生的不同角度选取了4篇文章,组成一个关于自然风景的延伸的群文阅读单元。

设计意图

以课内经典篇目中的风景温故,以赵雷的《成都》再度激趣,初步理解风景内涵,引导学生感知人在自然中思考、因风景而联想的文学艺术创作之思,在情景相生的基础上感受议题的意义。

二、梳理:阅诗文,风景之中觅情思

文人观山水自然,看见了怎样的风景,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或哲思?教师引导学生对四篇文本进行梳理,提炼出“自然之景”“联想之景(象)”“情(理)之句”,完成表格1。

师:我们在前置学习时发现,这些文章都有写景抒情和抒发人生哲理的句子,我们按照自然之景、联想之景象和哲理之句对它们进行了梳理。现在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前置学习的成果。首先来看《我与地坛》。

生3:《我与地坛》里的自然之景有“坍塌的建筑”“野草荒藤”“昆虫自在”“草木生长”以及落日。史铁生由这些联想到孩子的脚印、古柏的站立、无数个夏天、气味的记忆。我觉得情理之句是“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师:好,请坐。《我与地坛》中还有哪些很有哲思的句子,谁能补充一下?

生4:还有这句“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师:苦心安排,很好,请坐。史铁生在与地坛的对话中进行了很多深沉而复杂的思索,类似这样富有哲理的句子在文章中还有很多。

(师生完成表格梳理的第一行《我与地坛》)

师:谁来分享钟惺的《浣花溪记》?

生5:这篇文章里的自然之景是“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作者联想到“杜工部居”。表达情理的句子我觉得是“穷愁奔走,犹能择胜”

师:大家都找到这句话了吗?翻开文章,一起读一读。(生齐读: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师:表达哲理的句子在文章中有一个标识——

生5:钟子曰。

(师生完成表格梳理的第二行《浣花溪记》)

师:我们再来看辛弃疾的《清平乐·题上卢桥》。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6:他看到的自然之景是“清溪”“青山”,联想到的景物是被青山与清溪包裹的平原。情理之句是“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师:我们一起读这首词。(生完成齐读。)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辛弃疾于清溪的山谷之间看到了山、谷、水,他联想到的是——

生6: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师:所以作者联想到陵谷与市朝间的这种变化。

(师生完成表格梳理的第三行《清平乐·题上卢桥》)

师:最后一篇是李钟峨的《巫峡》。他是四川文学家,清朝翰林院庶吉士,也是清代辞赋的开创者。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李钟峨与其父亲、兄长一起被称为“三李”。谁来对这篇文本的内容进行梳理?

生7:自然之景有“巫峡”“山崖”“水气”“猿啼”,联想之景有“神女”“灵旗”“骚人”“艳赋”。情理之句是“无穷怀古意,独自向江村”

师:你的语言很精炼,对这首诗的把握也很准确。

(师生完成表格梳理的第四行《巫峡》)

文本

自然之景

联想之景(象)

情(理)之句

《我与地坛》

坍圮建筑、野草荒藤、昆虫自在、草木生长、落日寂静灿烂、古柏镇静依然……

孩子的脚印、古柏的站立、无数个夏天、气味的记忆……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浣花溪记》

浣花溪水、杜甫草堂

杜甫经历、孔子避难

“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清平乐·题上卢桥》

桥边溪流、青山环抱

昔日繁华、沧桑陵谷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

《巫峡》

巫峡水气、猿啼云雨

神女灵旗、骚人艳赋

“无穷怀古意,独自向江村。”

设计意图

通过具体任务下的文本初读,表格梳理“自然之景”“联想之景(象)”“情(理)之句”,感受不同文本写景与情理抒发之间的规律,为文本解读及景、情、理的深入探究做铺垫。

三、探究:观人生,角色代入悟哲理

选取一个文本,代入作者身份,用第一人称解读文人当时对自然的感受,及在风景中思考的心路历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对作者所见、所感、所思的进一步解读。

师:通过梳理我们发现,这几篇诗文都将情、景、理紧密融合在一起。庄子曰:“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让我们代入作者身份,用第一人称口吻说一说此时的“我”对自然(风景)的感受,以及面对风景时自己思考的心路历程。大家有两分钟的分组讨论时间,选出你们觉得最贴近的作者,并完成所选择的作者内心感悟。稍后,期待你们的精彩分享。

《我与地坛》小组:我扮演的是史铁生。

我是第一次来到这地坛的,依循宿命的轨迹,在我人生本该得意却陷入绝望的年头里,我初逢这百年前辉煌,如今却破败荒芜的地坛,我是注定来到这地坛的宫墙上、檐角旁,波斯的琉璃褪去昔日的光彩,却和摇曳的风铃交织一场古老的梦……

我总在这变与不变中思考什么是生命的真谛,生命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活法便是笔下的答案。在我日复一日去地坛里思索答案的同时,我也在一笔一画写下这个答案,我的答案总与这地坛有关。

《浣花溪记》小组:大家好,我是钟惺。

我被派遣至成都为官,许多使臣都前来与我一同出游聚会,宴会上人头攒动,喧嚣嘈杂,他们互相作揖的动作十分的虚伪,吵闹的环境令我心烦意乱……

次日清晨,我只身来到杜工部祠,祠堂外有杜公的肖像,陪伴他的碑文已模糊不可睹,但他于穷困之时仍安闲从容、忧国忧民的精神不朽。我虽不及他那般有高洁气概,但这庸俗的朝廷也令我唾弃,反倒是清幽静谧的环境更令我向往。只可惜如今没有人与我为伴,没有人与我同感,或许更多的人还是愿意在那城市苟且偷生。

师:感谢这位同学。后面这个小组准备演绎的也是钟惺,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前面这个小组演绎的钟惺与你们理解的有没有不同?

生8:在对于官场的感慨上,我们组和他们没有太大的区别,比较贴合他们想表达的钟惺。

师:你认为他们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钟惺?

生8:对喧嚣宦海、人心险杂、趋炎附势的的批判,想要逃离这样的环境,拥有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高洁。

师:感谢这位同学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钟惺的理解,让我们看到浣花溪畔那个一边仰慕杜甫的穷愁安然,一边坚守高洁慎独人生追求的文人形象。接下来的两位文人,谁先来?

《巫峡》小组:我饰演的是李钟峨。

我独自走进这片土地、伟人屈原的故乡。我独自走向巫峡,洪流于心中奔涌,却又好似被一帆障壁所限制……我停下驻足,听猿声哀鸣这声音直穿云霄,与自然的气息一齐充盈了我的心头,雨如精灵般降临于我的肩头,轻舞着她的美飒风姿,为这场巫峡之夜献上一支开场舞……但与来时不同的是,我一下拥有了一股无穷的力量,我心幡然,独行也无怅。无论世间如何嘈杂,官场如何黑暗、腐败,生活如何不如意,当我将再次豪迈地向前走去,江村也仍在那远处。

师:你对于景物的描绘非常细腻,在这个文本当中,你想表明怎样的人生态度?

生9:虽然风景看起来不是很美好,但只要我的内心乐观向上,就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师:我们听到了一个关键词——乐观。我非常佩服这组同学的文本解读能力。在互联网上,基本查不到任何关于《巫峡》这首诗的注释,这组同学却能在意象和意境的领悟中感受诗人所处的环境,聆听他的心声。

诗人李钟峨不仅以诗文见长,更以为官清正扬名于世,其父李蕃因为得罪权贵锒铛入狱,兄长也受了牵连,一生仕途坎坷。看惯了官场的污沼,也知道前路的艰险,但李钟峨依然勇敢地面对孤山艰险,勇敢担当起匡世救民的家国责任。

如果说前两位诗人在风景中“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李钟峨所代表的就是“居庙堂之高,在风景中仍心忧其民”。最后,我们来看看辛弃疾在上卢桥又有什么样的所思所想?

《清平乐·题上卢桥》小组:我现在是辛弃疾。

我看到清溪奔流,碧水汹涌,横绕山岭。我来到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被世人所遗忘的方寸天地,我见证文明被时间所磨灭,兴衰被埋葬在地底,忆往昔,意气风发,金戈铁马,铁骑纵横,战无不胜,唉,喟叹终究是沧海桑田。

生10:我想做一点补充,辛弃疾当时已年老体衰,国家正逢乱世,如果能加上对这方面的感慨就更好了。

师:辛弃疾在清溪的山谷间感慨历史的兴盛更替,这些感慨里潜藏着对国家、对自己壮志难酬的沉郁和惆怅。再回头纵观四位作者,他们在风景中或者凝练了自己的人生哲思,或者进一步砥砺了家国情怀,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由“小我”的个人完善到“大我”的精神升华。他们身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命样态,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都有同样高贵的灵魂和对自然至真的感悟。

(师屏显板书)


设计意图

以情境化活动任务带动学生对文本的细读,深入体会并探究不同文人在文本中呈现的情景关系及融情寓理的思维过程,通过师生对话寻找文本的关联性,感受文人在自然中洞察生命、历史、宇宙、人生的规律与哲理,更在自然中实现个人哲思、砥砺家国情怀,以便学生下一步能自主归纳出在不同人生风景中哲理产生的统一性。

四、建构:达万物,融情寓理写自我

在完成前述的梳理、提取、比较后,进一步整合提炼出由眼前之景到融情寓理的进阶路径。

01归纳路径

师:作者用各种巧思,将情景理巧妙融合在诗文中,这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实现由眼前之景到融情悦理的进阶呢?

生11:我总结出两点,首先是景物衬托的氛围要与人物内心情感的取向相融,比如阴沉沉的天空可以体现我内心的郁闷。其次是景物的状态可以与人物的经历产生共鸣,比如初中课文《一棵小桃树》里,小桃树的遭遇就与作者经历的挫折相似。

生12:我觉得景中应该有作者对某个事物的褒贬观念,很多的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一种理论或者哲理。

师:也就是说,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已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这些色彩就附着在景物中。

生13:我觉得要有足够细腻的心思。同样看一片花,心思细腻的人可能会联想到此前的经历,比如怀念自己在这里度过的童年时光;而心思不细腻的人,可能只单纯觉得花好看。

师:所以对感悟自然、产生联想的能力是有要求的,就如王国维所强调要“写真景物和真感情”。

生14:我觉得首先作者本人要有故事,然后看到眼前的景才会想到这些事。

师:你指的是人生阅历,对吗?那我们可能每天都在这一间小小的教室里,怎么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呢?

生15:通过书籍去认识世界。

师:是啊,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我们通过阅读去实现。所以综合大家刚才的意见,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在写自然之景时,其实内心对它有一定的选择,进行我们情感色彩上相照应的描写。在其中融入自己对自然的思考,并在思考中观照自己,把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景物上。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联想,把文化、个性都融入其中,甚至可以达到对画面和景物的重构,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所以这些文人在观风景时就已经写出了自己人生的心声,而我们也在阅读和行走中不断期待着未知的风景。

(师屏显板书)


02写作进阶

师:李老师今天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风景。第一处风景是李老师家乡一棵生长在老墙夹缝中的黄桷树。这棵树被阳光和雨露无数次冷落,但它盘根虬曲就是为了挺直向上,去看墙壁之外、天空之上是什么模样。

第二处风景是一个小视频。当大多数人随着人群的裹挟选择了较为轻松的自动扶梯向上时,一名背包少年毅然走上了需要努力去攀登的台阶。有人就评论:“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请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选择其中一处风景进行融情寓理的进阶,展现你对风景的理解和思考。

短短100字可能写不尽你对自然的思考,但足够展现思想的光芒。


(学生完成定时习作并作展示,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归纳关注自然,在自然中观照自我,融情寓理,能在新的情境中完成景、情、理的联想与建构,实现思维进阶和有深度的个性化表达。

03作业·延伸

师:我们见山见水见万物,读书读景读人生。请大家以“风景·洞见”为主题,用情景(理)交融的手法,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也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能够“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在自然中既能遇见自己的轻盈与自在,也能遇见人生的深刻与厚重。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 http://blbfxcl.com/
本文地址:http://blbfxcl.com/weixinqun/13542.html
考高分网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和更多志同道合朋友一起交流,分享干货资料!
全网引流客服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有疑问请咨询全网引流微信号,在线为您解答!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
关于我们 文章归档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 创奇学院

ICP备案号:浙ICP备14032708号